市調公司歐睿國際認為,新冠肺炎改變了全球經濟與消費市場的格局,並且出現了6種變化趨勢,分別是「永續發展目標的調整」、「創造新體驗」、「消費場域與時間改變」、「健康重新定義」、「創新新思維」與「新常態誕生」。
「新冠肺炎(COVID-19)改變了經濟與消費格局,全球預計陷入19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衰退。」市調公司歐睿國際(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)於2020年6月份針對疫情發生後,對消費市場造成的影響報告中一開始即指出,「直到如今不確定性仍然很高,但顯而易見的是,經濟不會毫髮無損,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也會發生變化,從長遠來看甚至會出現新常態。」
疫情大流行 讓消費者重新評估生活優先順序
歐睿國際報告指出,隨著失業率上升、收入減少,預計會有更多家庭成為低收入戶,加上社交隔離政策,讓消費者變得比以往更關注健康與金融安全。疫情大流行,也使消費者重新評估生活優先順序,產生了全新的價值觀和消費標準。
歐睿國際舉例,像是疫情發生後,消費者被迫養成在家中進行工作、娛樂、購物和身體鍛鍊;對病毒的焦慮,讓更多人轉向尋求可幫助改善心理健康的商品;老一輩轉向線上購物,而年輕人則減少購物頻率,並儲存一些生活主要產品。種種現象都在暗示品牌與零售商,消費行為真的不一樣了!歐睿國際指出,在疫情時代下,消費市場的變化存在6大趨勢。
疫情時代的6大關鍵趨勢:
一、永續發展目標的調整,「糧食安全」成首要考量
歐睿國際認為,「永續發展」的概念受疫情影響,已經從道德標準與環境問題如塑膠污染和氣候變化等議題,轉向創造更好的社會與經濟價值。新冠肺炎會重新調整消費者的優先考慮項目,諸如「食品包裝可永續使用」問題會在中短期內先被放在一邊,「減少食物浪費」、「動物福利」與「糧食安全」等議題會先放在最前線。
不過,歐睿國際也強調這股改變的風潮,在疫情爆發前就已經存在,只是疫情讓其勢頭有所加強。
二、創造新消費體驗,「回家吃飯」重返主流
「疫情採取的社交隔離政策,讓『家』成為一切活動的中心。」報告指出,消費者在家中的時間更長,日常習慣被重新調整,用餐風氣也重新回到家中,且疫情結束後也可能會保留下來。這是因為疫情大流行後,人們減少外食,增加在家自煮的頻率長達2~3個月,一些消費者從中發現自己對烹飪的興趣、或熱愛程度得到提升。
此外,新的相關社交平臺與免費的線上烹飪課程、尤其是一些由著名廚師親自授課的課程也助長了這一趨勢的發展。
三、消費場域與時間改變,「消費行為」大不如前
新冠肺炎加速了線上零售的發展,同時簡化購買、退貨等流程,達到「零售即服務」目標的「無摩擦零售(frictionless retail)」與利用網路直接與消費者產生連結「直接面對消費者(Direct-to-Consumer,簡稱D2C)」營銷逐漸成為主流。
歐睿國際指出,餐飲業受影響大,且復甦速度很慢,目前餐飲業只能將重點持續擺在包含「D2C」在內的替代消費管道上與發展「B2B2home(送貨到府)」,利用網路直接取得訂單後,再藉由協力廠商企業送出服務。此外,由於消費者不再像過去一樣「衝動式」的購買食品,只會優先購買必需品,也會導致許多相關通路與電商平臺受影響。